图书馆 自建文库 >>教师文库
精神的力量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发布日期:2021-11-17 作者:县干班 陈静 来源: 教务处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细细品读,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也是一部红色精神锻造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有一股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进,让我们在思想与意识的“伟大觉醒”中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革命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艰苦卓绝的28年斗争中,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共产党人胸中涌动的是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革命豪情与壮志,他们向死而生、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甘愿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只因怀揣“愿消天下苍生苦”的志向;有人在被俘后毅然断肠赴死,只为实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有人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依然坚贞不屈,只因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坚守,树立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标杆,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真谛。

随着时光年轮,我们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为新中国注入持续奋斗、砥砺前进的生机活力。我们不会忘记,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出新中国的军威国威,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我们不会忘记,“两弹一星”英雄群体用汗水和青春浇灌科学沃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筑起新中国的安全屏障;我们不会忘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和鲜血汗水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让新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我们不会忘记,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生命践行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们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升华了人生境界,为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了伟大奋斗史诗。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在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战胜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神舟五号“飞天梦圆”,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始终在传递,无数共产党人在奋进新征程的康庄大道上锲而不舍、笃定前行,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闯关夺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勇担使命,在改革转型的试验田辛苦耕作,在漫漫黄沙的戈壁滩遍植新绿,到处映现着共产党人废寝忘食、夙夜在公的奋斗身姿,为红色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凝铸着一段段共产党人和人民用奋斗书写的感天动地的“中国故事”。

百年奋斗,长河浩荡。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照亮我们党跋山涉水的征程。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虽然带有不同的时代印记,但始终具有一脉相承的共同特质和品格,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火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深情歌颂我们党在百年非凡奋斗中锤炼的风骨品质、形成的伟大精神,号召全党:“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就是信心所在、希望所在。伟大建党精神正在继承传扬,我们的事业必将一往无前!我们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