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3-12-23 作者:admin
徽商的经营手段同“以儒道经营”的理念紧密结合。如讲究货真价实,取信消费者,多多售出自己的商品,这就是“业益裕”的诀窍。薄利促进多销,利润自然滚滚而来。在店堂的布置上,讲究儒雅之气,给顾客一个美好的消费环境。如屯溪程德馨酱园,金字牌匾悬于门楼之上,吴县书法家汪胪甲写的两块青龙牌“梅葛遗制”、“浓泛蒟香”立于店堂两侧,货架上配上梅、兰、竹、菊字画,并在瓷都景德镇定制统一绘有人物的乳白瓷缸,盛放酱菜,整个店堂显得雅致美观。
信息就是金钱,这是现代的概念。但早在四百年前,徽商就已经懂得了其中道理。万历《休宁县志》记载徽商“视时丰歉以计屈伸”,指的就是抓市场信息。明代歙商阮弼从事染色纸的经营,见消费者喜欢彩色纸,于是自己开染坊,把彩色纸的生意做到全国各地,获得高额利润。明末的图书市场崇尚丛书,市民爱读戏曲小说和插图的书籍。于是徽州书商便大量刊刻丛书、戏曲小说和在书籍中大量刊刻插图,增加阅读兴趣与理解,引诱读者购买。明末的刻书出版业,由于徽商掌握了市场信息,最终导致徽版图书压倒了杭州、苏州、金陵等出版业较为发达地区的书籍,在全国书籍市场上执出版业牛耳。
徽商还十分注意商品的宣传推销。明万历十七年(1581年)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墨商方于鲁刻《墨谱》、程大约刻《墨苑》、潘氏如韦馆刻《潘氏墨谱》、方瑞生刻《墨海》等。到了清代,又有曹素功的《墨林》、汪近圣的《墨薮》。他们在自己所刻的书中,不仅以文图并茂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产品,同时还收录了大量的名人题赞,扩大产品影响,打开销路。胡光墉更是独具匠心,他雇人穿着“胡庆余堂”字号马甲,伫立杭州城水陆码头、街巷,施药治病,一时声誉大振,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